彩立方2app下载

彩立方2app下载

让“海上战神”重振雄风

时间: 2023-09-22 16:22:51 |   作者: 彩立方2app下载


  邱志明常说,一个科研团队就像一个篮球队,既有前锋又有后卫,合作是基础,赢球是关键。

  突然,一枚反舰导弹凌空来袭。雷达搜索目标、末端防御系统紧急启动,只见新型舰炮万弹齐发,织出密集弹网,来袭导弹凌空开花。

  这令人惊叹的海上火力背后,有一支不断突破舰炮武器系统应用工程关键技术的科研队伍。

  这就是我国新一代舰炮武器系统和舰载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领域知名专家、海军装备研究院某所所长邱志明和他率领的科研创新团队。

  近年来,邱志明带领他的科研创新团队紧密结合舰炮武器装备建设实际,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先后承担完成50多项科研项目,7项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20余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研发5种19型武器装备,填补了十余项国内空白,研制的武器装备已列装200余艘海军各型水面战斗舰艇;制定17部国家军用标准,解决了近百项关键性技术难题,开辟了我国舰艇火力兼容控制技术新领域;获得41项国家、军队级科技进步奖,13项国防发明专利,军队首届科学技术创新群体奖,为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人们纷纷议论舰炮已是夕阳产业之时,他们一举推动我们国家舰炮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手捧2004年9月出版的英国《简氏海军武器系统年鉴》,看着印刷精美的某型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照片,邱志明心潮难平。

  照片旁,有一段引起世界关注的文字:对掠海导弹的攻击,美国海军4次3中,中国海军8次8中。这段话,让邱志明想起了多年前曾许下的一个心愿。

  1982年,邱志明即将完成本科学业时到工厂进行毕业实习,看到我国舰艇的舰炮还处于人工、手动操作状态,他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使我国舰炮系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当时,邱志明注意到某型舰炮在设计、生产定型时遗留下一个“老大难”问题:发射200发左右炮弹后,输弹装置就发生断裂,失去连射能力。此前,不少科研人员苦心研究这一问题,却都无功而返。这是当时国内同行不愿触碰的难题,也成为制约我国海军舰炮武器战斗力生成的瓶颈。

  令人意外的是,在事关能否顺利毕业的节骨眼上,邱志明毅然将其选择为毕业设计课题。有人劝他:“这个课题难度大,有风险,短期内难有结果,搞不好还会影响你毕业。”

  搞科研哪能怕失败?为了更好的提高战斗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邱志明连续奋战10个月,进行大量分析和运算,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提出了改进思路和技术方案,写出题为《某型舰炮输弹簧断裂分析及提高弹簧寿命的技术方案》的论文,受到评委充分肯定,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此时的邱志明,并不满足于 “纸上谈兵”,而是一定要通过实践突破难题。在导师的帮助下,他奔赴工厂进行改装试验。在当时条件下,邱志明只有一次试验机会,令人惊叹的是,经过技术改进后的舰炮从二百发、五百发、八百发,一直打到近一千发,输弹簧都安然无恙。

  邱志明终于成功了,此刻的他才21岁。 正当邱志明准备在舰炮科研领域大展青春宏志的时候,世界新军事变革曙光初绽,精确制导武器向传统的“海战之神”舰炮提出了严峻挑战。

  当时业内专家议论纷纷:导弹满天飞,舰炮是“战争之神”的地位和作用彻底下降,在现代兵器的家族里,舰炮顶多算是“看家用的打狗棍”。

  邱志明也陷入沉思:随时代发展,现代舰炮承担的使命不断拓展,既要对海、对岸、对水下目标进行攻击,还要防空、反导。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要用信息技术使得舰炮系统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直至拦截导弹!

  初出茅庐的邱教员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掷地有声地说:“同学们,虽世界上高新技术武器持续不断的发展,舰炮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但我们要记住一个事实:舰炮是集机械、电子、液压、光学于一体的综合体,也是当今世界装备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舰载武器之一。即使舰炮是打狗棍,也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它变得硬邦邦!”

  他是言者,更是行动者。1987年6月,邱志明放下教案走下讲台,来到海军装备研究院某研究室,在过传义、朱锡斌、毛炳祥、舒长胜等一批火炮界知名专家的指导下开展舰炮论证和科研工作。此刻,他感到如同一粒种子回到期盼已久的土地,如饥似渴地向老前辈学习,更加废寝忘食地工作。

  舰炮武器系统的优化研究,一直是舰炮界难以攻克的难题,刚刚步入工程研究实践的邱志明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倔强地瞄上了这座“标靶”。

  从此,邱志明的生活开始与机房相伴。当时,研究所机房只有1台小型计算机,运行速度慢,各单位的科研人员按小时轮流上机。邱志明和同研究室的年轻人孟庆德一起,事先编好程序,白天上机运行验算,晚上加班推导修改。每天早早地来,争排第一个,带着冷馒头进机房,盯着屏幕看结果。傍晚机房清人锁门,赶巧还没算完,他们总是央求管理员宽限再宽限,可一“放闸”往往就是数个小时。

  半年过去了,邱志明和他的战友一起进行了数万次的推演计算,最终创造性地解决了舰炮武器系统性能、参数的优化难题,奠定了我国舰炮武器系统总体性能、指标论证和参数优选等重要理论技术基础。该成果后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为让国产军舰的舰炮论证设计研究早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邱志明和他所在的团队一起拼尽全力、狂飙突进。在同事眼中,他们的每一天都像是在“冲刺”。

  汗水浇开绚丽花。邱志明和他率领的团队论证并参与研制的某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在对反舰导弹的拦截试验中打出8次8中的好成绩,使我国舰炮武器系统一举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古往今来,武器装备矛与盾的博弈与对抗一刻也没有停止。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战场需求的变化,反舰导弹在增大射程、提高速度、提高精度和提高抗干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攻击能力越来越强。特别是近年来,大多新研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从过去的亚音速发展到2马赫,有些甚至达到3~4马赫,突防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由此,加快发展拦截超音速反舰导弹的超高射速、小口径舰炮,并将其作为舰艇最后一道防线,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问题。

  带着这份紧迫感和危机感,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到我国舰炮身上的时候,心中产生一个巨大的疑问:我国的小口径反导舰炮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往后怎么样发展,才能拦截超音速的反舰导弹呢?

  “用舰炮对抗如此先进的导弹简直是个神话。”此时有人提出,将舰炮在未来海战中的作用地位由主战装备降为保障装备,放弃舰炮对抗导弹。

  无疑,这是舰炮行业发展前进的巨大迷障。如何破障突围?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邱志明面前是一道难解的人生考题。

  “前方没有路,我们要蹚条路!”面对生存危机,邱志明和他率领的团队团结一心、攻坚破难,拼了!在他的统一指挥下,课题组兵分两路,一路外出调研,摸清部队需求和支撑舰炮武器系统发展的工业生产水平;一路“闭关”在家,查阅资料,推导建模仿真验证。

  经过摸索,邱志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某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小口径舰炮的射速,达到以快制快的效果。

  这个思路,一直是国内外火炮技术领域专家希望解决,但又鲜有人敢于尝试的难题。因此,邱志明的大胆设想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在业内引起强烈震动,质疑声迎面扑来。

  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邱志明以沂蒙汉子特有的刚毅和坚韧,不为所动,主持研究所、工厂和军代表室联合组成的课题组,进行多方案论证和分析,进行大胆设计。

  随后,工厂按确定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试制加工和调试,解决了十余个技术难题,攻克了三大关键技术,性能指标实现了跨越式突破,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标志着我国小口径火炮在提高射速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舰炮打导弹”。

  一个科研团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于持久的创新力。当人们惊叹于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时候,邱志明和他率领的团队早已把目光投向了更新的领域、更大的系统。

  一次,邱志明和自己的前辈舒长胜、毛炳祥到部队做试验,听到有位舰长反映,现在很多新型舰船都配备了对空、对海、对陆、对潜等多种不同用途的新型武器系统。然而,舰载武器种类和数量增多后,作战效能却没能同比增强。

  “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紧紧抓住这样的一个问题。随着调研不断深入,答案越来越明晰。

  原来,过去舰艇上的武器系统相对较少,人工判断、调度全舰火力即可满足需求。如今,高速、隐身、精确制导武器不断涌现,舰艇火力种类慢慢的变多、数量慢慢的变大、配置越来越杂,武器之间有的射界重叠、火力交叉易产生误射误伤。为保证舰艇自身和舰载武器使用的安全,多武器火力很少同时交叉使用,使全舰武器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效能。

  困扰部队作战的难题,就是科研攻关的方向。在舒长胜、毛炳祥等行业前辈开拓性工作的基础上,邱志明带领他的团队持续奋斗、创新发展,在舰艇火力兼容控制技术这一崭新的研究方向上砥砺前行,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承担“新型驱护舰火力兼容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任务。

  新事物的诞生总是会伴随阵痛。舰炮、舰空导弹、反舰导弹、反潜深弹武器、鱼雷武器、电子战系统和直升机等武器的研制相对独立,上舰后要进行火力兼容自动控制,将涉及很多工业部门。其间,既有技术难题又有体制障碍,有时一个接口就要协调十几次,反复磨合,而接口协议确定后,还要建立模型,进行实时解算、实时控制。

  “当时的计算机速度慢,推算火力兼容的模型,并对其做验证,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邱志明的老领导舒长胜回忆道。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多次舰上试验,他们终于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然而,邱志明并没把获奖作为项目研究的终结,在解决单舰的火力兼容问题后,他带领团队乘势而上,针对编队内各舰艇装载的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多种武器,开展海上编队火力兼容自动控制系统研制,对实现编队内武器系统的自动管理和兼容控制等重大技术难题展开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现已应用到海军新造的各型舰艇之中,为提高海上编队整体作战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谈及取得如此众多成果的原因,邱志明深情地说。作为团队领军人,他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把团队凝聚起来,发挥团队的协作能力。

  邱志明常说,一个科研团队就像一个篮球队,既有前锋又有后卫,合作是基础,赢球是关键。一个研究室就像是一条船,这条船要想走得快,必须有掌舵的、有拉帆的、有摇桨的,各司其职。

  在邱志明的团队里,有几对堪称“黄金组合”的科研搭档。张缨性子急,干活快。他们就让比较稳健的蔡凌跟她搭档,张缨编完程序都让蔡凌看一遍,就不会有大的漏洞。张、蔡联合主研的舰炮数字交流随动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 邵秀明和崔东华则是“老少配”,十余项成果奖已经转化成了战斗力。徐鲁威和夏学文都属“稳健型”,这对搭档在舰艇火力兼容控制技术这个充满风险的全新领域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明白,大家处在同一条船上,齐心协力让船快速到达胜利的彼岸,人人都受益;如果船走得慢或是翻了船,大家都耗着甚至是落了水,则是害人又害己。其实,这种凝聚力不仅仅来自大家对团结的理性认知,更来自于邱志明的率先垂范。

  邱志明29岁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开始担任研究室副主任、项目组长,后来担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因忙于科研,他在孩子出生7天后才见上第一面;经常是卷个煎饼去加班,30多岁就得了肾结石和胃出血,住院第三天又跑回试验场。同事们都说,他身上有股凝聚力。

  孟庆德与邱志明年龄相当,在校学的是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可干的是武器系统专业。在与邱志明的长期合作中,两人配合默契,互相启迪,互相促进,现在已经成为舰炮武器系统的知名专家。张世英与邱志明是同班同学,几十年和谐相处互相支持,已成为新概念武器的论证研究专家。

  “在这里工作,你不用为前途操心,唯一需要操心的是工作能不能干好,以及如何干到最好。”邱志明团队里的人都这样说。张缨刚刚结婚的时候,邱志明还是室主任,当时根本没想过结婚还需要房子的时候,邱志明就把房子的钥匙给她送了过去。年轻工程师顾晓东到单位报到后爱人没工作、孩子上学没学校,都是邱志明亲自出面协调的。

  良好的团队氛围,让邱志明领导的研究室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他带领的项目组5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2007年12月,邱志明走上某研究所所长岗位。他把履职岗位当成创业机会,凝聚起了更大的科研创新团队,在更高层次上谋划舰载武器系统的建设发展,研究所2008年被评为海军从严治军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军人才培养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海军“四无”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海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

  2000年,邱志明针对海军舰载武器“冷、热”发射并存的真实的情况,整合研究所、牵头工业部门的计算机控制、导弹控制、软件工程、空气动力学等10多个专业方向的100多名人员联合攻关,经过近10年的时间,突破了多武器冷热兼容发射技术,攻克了发射系统总体、一体化发射模块、通用发控等技术,实现在舰艇有限空间内高火力密度发射多类型武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12项发明专利。

  “一个个具体科研成果的作用毕竟有限,后继有人,才是事业永恒的基础。”邱志明从过传义、朱锡斌、毛炳祥、舒长胜等老专家身上总结出一条经验:“一定要让年轻人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继续前进。”

  每干完一项工作,邱志明都特别注重总结,撰写的《舰艇火力兼容技术》、《舰炮武器系统优化》、《舰炮武器系统分析》等著作相继问世,把成果从理论上固化下来,使行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其实,邱志明著述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国防事业后继有人。他从事科研30多年,手把手帮带过的科研骨干和亲手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达几十人,崔东华就是这里面一位。

  2011年12月,崔东华因科研成绩突出,成功当选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而她的70多位本科同学中,目前有50多人在美国发展。崔东华说,“从偶然进入这样的领域到最终坚持下来,其实有很大的必然性”。

  崔东华所说的必然性,就是一直以来,被团队里充满和善与友爱的环境所吸引,更被前辈创造的业绩所震憾。她刚刚进入部队时有些茫然,是邱志明参与主编的厚厚一本60余万字的《舰炮武器系统射击效力评定》,成为她从事舰炮武器系统论证与研究的启蒙。

  崔东华从邱志明身上汲取的,更多的是执著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她经常下部队搞试验,难以照顾家庭,孩子从上小学起就在脖子上挂起钥匙和手机,每到放学时间,崔东华就在试验现场打电话摇控指挥孩子拿钥匙开门、开微波炉做饭。崔东华说,正是邱志明等人的拼命与忘我,激励着她把事业举过头顶。

  在邱志明的团队里,站在前人肩膀上前进的并不是崔东华一个人。徐鲁威、肖亮等科研骨干迅速崛起,支撑舰炮武器系统向着更广的领域发展,顾晓东、王亮、桂秋阳等年轻干部崭露头角,让舰艇作战武器系统发展有了新生力量。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邱志明和他率领的团队路正长,书写海军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辉煌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