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彩立方2平台

披襟向海奋楫先 “风”生水起满安澜—连云港海事局“5Z”模式护航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4-02-1141    已浏览 作者: 彩立方2平台

 

  原标题:披襟向海奋楫先 “风”生水起满安澜—连云港海事局“5Z”模式护航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

  六月的黄海之滨,海天一色映衬着蓝色的海事旗迎风起舞。风从海上来,吹动鳞次栉比的风电桨叶,吹起扎根于斯的海事旗,吹响连云港海事人护航海上风电发展的号角。

  2012年,辖区风电场始建,连云港海事局主动靠前、聚焦一线,“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研究实践,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全力为连云港、盐城风电产业保驾护航。

  2023年,历经11年犁海耕波、勇立潮头,连云港海事局守正创新,建长秩、引数智、重防治、强感知、建机制,以“5Z”为引领树立起“一规划二平台三重点四清单五制度”的标杆管理模式,为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拧紧“安全阀”。

  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连云港海事人以细致精致的优良作风,从严从实从细护航海上风电发展,当好用海规划“参谋员”、企业“知心人”、安全“保障员”、服务“店小二”,写下了无数生动的“风”光故事,彰显了新时代交通人的担当作为。

  连云港海事局辖区内连云港、盐城两地风力资源丰富,一年有200天以上的时间能达满功率发电。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当地风电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风电企业、海上交通及渔业生产的从业者带来了诸多困扰。

  风电海上选址时,如何平衡通航和施工的矛盾?如何平衡风电场与港口开发建设、船舶航行作业及海洋渔业发展等用海需求?

  11年前,破题需要莫大的勇气。当时,海上风电监管责任重大,但经验几乎为“0”。连云港海事局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紧抓规划这个“牛鼻子”,积极寻找海上风电发展和海上交通资源规划、海洋环境保护的同频共振点,为风电企业开好篇。

  海上风电规划多由省级能源部门牵头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连云港海事局充分的利用江苏省及盐城、连云港两市海上风电规划等契机,提前介入,积极与省、市两级发展改革、能源部门协作,在规划编制前期互通沿海船舶习惯航路、港口规划等信息,提醒规划编制单位提前避开航运功能区,当好用海规划的“参谋员”,为江苏沿海海上风电“十四五”规划等方案出台贡献海事智慧。

  在连云港海事人看来,海上不仅要有运转不息的风机桨叶,还要有穿行如织的千帆百舸。必须守好底线,留足航运发展空间。

  在对一些敏感水域、特殊水域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连云港海事局优化海上风电场选址和机位设置,充分保障海上交通资源权益,让风电发展与其他用海需求和谐共处、可持续。

  风至自灵动,策高当行远。连云港海事局以规划为指导,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当好服务风电企业的勤务员,促进科学安全开发。

  “在海事部门的帮助下,我们的通航安全手续办理越来越方便。建设过程中,海事人员还设置了统一警戒标志、助航标志,施工更有底气、更有安全感了。”三峡新能源大丰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金凤学说。

  从0到1,从点到片,这里是我们国家发展海上风电的起点。身前的桨叶,背后的付出,这里是海事部门与风电企业共情的起点。从规划开始至今,连云港海事人在这片活力之海,服务保障并见证着风电产业的成长与跃迁。

  截至目前,10家风电企业已建成24座海上风电场,包含1403台海上风机、20座升压站和1座高抗站;总装机容量达570万千瓦,在全国占比21%,在江苏占比50%。“十四五”期间,辖区还规划建设30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近805万千瓦,占江苏待建规模的75%。如今,“世界风电看中国,中国风电看江苏,江苏风电看盐城”已成为行业共识。

  盐城丰富的潮间带、浅滩等自然资源既有利于风电基础打桩及安装作业,为海上风电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但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离岸远等特点也给海上交通安全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

  “风电场离岸数十公里,最长七十公里。依靠传统手段的话,常会有看不见、叫不到、管不住的情况”。盐城海事局指挥中心主任安甫君深有感触。

  连云港海事局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积极探索海上风电监控新方式、新方法,增强“科技护安”“科技保安”能力;积极推动地方投资,“海之翼”智慧海事监管系统和“海上风电智慧监管平台”两个平台应运而生,网状管理数字化管理模式形成。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海之翼”智慧海事监管平台将海事相关业务数据来进行整合与智能分析,将辖区海上风电场通航安全要素全面数字化,利用数字画像技术将为海上风电建设和运维服务的船舶、船员、船公司做安全画像,形成了具有船舶静态信息可视、船舶动态信息实时跟踪、船舶异常自动报警,实时监控海上风电船舶、人员动态,实现进出海上风电水域船舶“黑白”名单管控、预警。

  之前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下,执法人员早上6点出发迎着朝霞出航,中午12点到风场,下午2点返程,晚上8点披星戴月上岸。一天有效上班时间少,巡查的风电场也有限。

  如今,两大平台相互支撑,为海事监管执法带来了“千里眼”“顺风耳”,显著扩大了有效实时监管半径,实现辖区所有风电场全覆盖,初步实现了海上风电“现场管理可视化”“远程通信一体化”“平台运行数据化”的“全过程、全链条、全场景”综合管理。未来,还将接入无人船、无人机等设备。

  依托两大平台,连云港海事局积极推动风电企业建设电子围栏及监控平台,配置相关应急通信和信息传输工具,配发带计数、定位、报警功能的电子手环等用品;鼓励企业建立数字集控中心,并强化与两大平台衔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上的水准和应急处置能力,获得企业施工、运维人员的一致点赞。

  举一纲而万目张。“守住安全底线、生命线,关键在现场一线,重点要抓住人、船、环境。”连云港海事局副局长包继来表示。

  人是连接其他安全要素的核心。海上风电出海人员众多,高峰期单个风电场可达400余人。其中,风电技术人员、厂家设备人员等人员在海上风险认知、培训经历等方面存在很明显不足。

  连云港海事局对“人”实施分类管理和强化培训,全国首创将出海人员分为船员、作业人员、临时性出海人员等三类,并进行分类管理。其中,船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要求;作业人员应参加海上交通安全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明;临时性出海人员应进行出海前安全教育和救生常识培训。

  同时,连云港海事局积极推动作业人员海上技能培训开班授课。在盐城大丰海上风电安全实训平台,一批批风电有关人员正接受不同的培训。

  “在这里,培训能通过造浪机、风机、灯光音响设备等模拟海上作业环境,还结合了国内海上作业相关规定和国际风能组织等出台的国际规范,针对性很强。尤其在2021年风电抢装潮期间,有效帮企业解决了培训难、持证上岗难等问题。”金风科技海上风电培训中心副主任朱浩说。

  海上风电用船数量大、种类多、来源杂,包含打桩船、运输船、起重船等10余种,密集期单个风电厂可达30余艘。

  连云港海事局在项目立项阶段,就明确底线要求,任何情况下不得使用渔船、内河船、低标准船等进场作业;在审批阶段,对船舶证书、船员证书、配员进行细致现场核查;在施工及运维阶段,紧盯配员、进出港报告、救生设备、防污染设备、载客情况等重点环节,综合利用船舶安检、海上巡航、电子巡查等手段,督促不合规海上风电施工运维船整改,并进行相应通报、警示和约谈,确保全流程、全链条船舶安全。

  建立海上风电动态群,海事人员及时掌握海上施工及航行状况,做到出海船舶人员底数清晰,保证管理要求传达到位、执行到人;在恶劣天气等重点时段,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督促船方提前演练准备,落实防范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连云港海事局采取“海事牵头、多方协商、企业出资、共同受益”的模式,推动建立全国首家海上风电直升机共享服务平台,服务保障海上风电运维和应急撤离救援任务,已执行任务近40次,撤离救助人员70余次,在关键时候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风电场,目光所及是连云港海事人依法履行保护海上交通资源职责的坚定、维护通航安全秩序的笃定、开展船舶监督检查的公正、指挥协调救助应急的果敢……他们聚焦“人、船、环境”三个重点,织密立体防治防控网,网住了满满的安全感。

  能不能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不仅检验着党风政风,更关系着能不能结出发展果实。

  面对辖区风电企业多是从陆地转型到海上的真实的情况,连云港海事局站在企业角度看问题,积极推动其建立实施清单化管理,用清单的确定性梳理解决安全生产中的不确定因素。

  建立《海上风电安全生产基础数据日报清单》,当日沉桩数、风机吊装数、活动船舶数量、海上人员数、出海登乘点按日统计按时上报,解决企业底数不清问题。

  建立《海上风电项目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清单》,与发改部门、企业一起分析和梳理企业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清单301条,涵盖包括船舶交通类、电力生产类、设备管理类等方面,帮企业提前辨识风险,加强安全防范。

  编制《海上风电建设项目安全常见风险警示清单》,逐条逐项现场排查评估上下船、航行、施工、运维等各环节的风险隐患,初步梳理出海上风电施工项目10个节点和87个风险点,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明确《海上风电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导清单》,整理25项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点事项,帮企业解决到底什么是主体责任、主体责任落实在哪、怎么来落实的问题。

  薄薄的“四项清单”,蕴藏着“人民海事为人民”的厚重,凝结着连云港海事倾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付出。“‘四项清单’,让企业脑中有弦、心中有数、手上有招,海上风电施工生产更安全有序。”盐城海事局局长程欣说。

  在帮助企业感知风险底数的同时,连云港海事局积极推动政府属地责任、行业监督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明晰、落实,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为提升海上风电本质安全水平夯实基础保障。

  2019年,连云港海事局在海事系统内率先制定了《海上风电海事监管暂行办法》,明确和细化了海上风电场人员、船舶、管理及海事监管等方面标准和要求,填补海上风电场海事监管制度的空白,并在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多年来,经过反复汇报沟通和持续协调推进,《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沿海海上活动安全管理的意见》、江苏省7家委办厅局《关于加强海上风电项目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省安委办《江苏沿海防抗台风船舶撤离方案》以及《盐城市海上风电项目安全生产积分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相继出台,与《连云港海事局海上风电海事监管暂行办法》一起,构建了以五项制度为主体的纵向监管体系。

  在此框架体系下,连云港海事局与地方政府、能源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巡航、联合执法、联合检查等行动,实现协同共治常态化,全覆盖推动企业加强安全保障制度运行、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形成了共建共治、协同高效的管理责任链条。

  得益于此,连云港海事局辖区海上风电风生水起,生态效益明显。以盐城大丰海事处为例,2022年,其辖区海上风电场累计并网发电70.05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90万家庭年用电量。与火电相比,可节约标煤254万吨,二氧化碳857万吨,二氧化硫24.5万吨。

  新面貌再开新局,新征程再建新功。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连云港海事局将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编制《海上风电场海事监管工作指南》,加强国际合作研究,推进辖区海上交通资源规划工作,引导海上风电运维企业做实做强,让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主题教育成效落地生根,力争为推动江苏风电产业乃至全球风电产业更高水平发展作出新贡献。

  放在十年前,很难想象黄海沿海的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此蓬勃兴盛,也很难想象星罗棋布的庞大风电场规模。在背后,是连云港海事局把先锋旗帜树在大海上的担当故事。

  把开拓的旗帜树在大海上。11年前,辖区风电产业从0起步,海上风电安全监管责任成为“烫手山芋”,谁来接?连云港海事人用开拓性的实干说明了一切。面对一穷二白的监管经验,连云港海事人同样从0开始,凝聚合力、建章立制……总结提炼,连云港经验的模板从骨架到雏形再到示范监督管理模式,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姿态架起开拓标杆。

  把安全的旗帜树在大海上。跑现场、访企业、抓要素、列清单、理风险……统筹重要的条件,把安全生产保障网织密些、再密些,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连云港海事人力争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让海上风电前进的每一步都步履坚实。

  把服务的旗帜树在大海上。为服务辖区海上风电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连云港海事人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施工许可政务服务办结时限压缩至8个工作日,提速50%。开展定制春联、“开航第一课”、安全知识五进志愿宣讲等多种形式,将海上安全知识宣贯送到企业、送到项目部。

  十年磨剑、向海图强的连云港海事人正是千千万万追梦人的缩影,这也是连云港海事局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只要我们在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上努力奔跑,在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新实践中一起追梦,神州大地上一定处处跳动着发展的音符、处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强国梦想定会花开满枝、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