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立方2app下载

海上船组

一、海洋交通运输业

时间: 2023-12-26 06:30:23 |   作者: 海上船组


  海洋交通运输是国家整个交通运输大动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连续性强、费用低的优点。早在公元前,古罗马的一些运货船只不敢出海,害怕海盗袭击,当时的古罗马最高统帅庞培对船长们说:“航海是必不可少的,而生命可以置之度外”。作为经济学家的德国铁路之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对海有着超乎常人的认识,他说:“谁与大海没关系,谁就缺乏许多东西,他也只能是一个被上帝所厌弃的人……”这表明了他的经济观点,即:海洋交通运输在经济建设中有重要的地位。从宏观上看,海洋交通运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走向世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意义远超于其承载的货运数量及价值。据有关联的资料表明,通过海洋交通运输,我国已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关系,这中间还包括从发达国家进口了国家发展所需的技术设备,从一些国家进口了大量的粮食、铁矿石、木材、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等资源和资源型产品。与此同时,依靠海洋运输,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原油、矿产品、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和机械等。可以说,海洋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走向世界的“伟大桥梁”。

  海洋交通运输业离不开海港和运输船队,而海港又是发展海洋运输的重要依托。目前,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港9 800多个,吞吐量大于l00万吨的共有500多个,世界上主要海运贸易港口有3157个,其中我国有88个(包括台湾省)。这些海港不论过去、现在,都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据世界海运界计算,世界海港货物吞吐量1990年达到70亿吨,2000年可望达到100亿吨。同时,海底隧道、海上桥梁、海上机场也成为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有力的依托。目前,全世界共有30多个海上机场,有200多条水下隧道,有大型海上桥梁l0多座,其中较著名的有日本的长崎海上机场,连接英法的欧洲隧道,日本的青函隧道,美国的金门桥等。

  海港不仅是一个国家海洋交通运输的枢纽,而且对于振兴经济特别是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有着更重要的作用。目前,欧美不少国家的工业有向沿海移动的趋势,形成了“临海工业发展区”,尤其是许多以进口原料生产出口产品的工业,纷纷在海港附近建设。这是因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工业更依赖于海运,使港口兼有了运输和工业的双重功能。据了解,目前世界上许多著名港口大多建有工业区和工业专用码头,集储存保管、集散、加工、成交和转口于一体,法国马赛港福斯工业区占地面积达2万公顷,美国有些港口自己经营加工区。

  海港建设被重视的同时,世界海运船只也慢慢地发展壮大。据劳氏船级社的统计,到l982年6月30日,全世界共有100总吨以上的机动商船75151艘,70198万载重吨。1981年世界海运费用为1201亿美元,完成海运量35亿吨,1990年世界海运量达38.77亿吨,到2000年可达55亿吨以上。

  建国初期,我国沿海仅有6个主要港口,233个泊位,年吞吐能力仅1000余万吨。由于加快了港口建设,到1980年,已有50个万吨级深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1亿多吨。20世纪80年代,我国又陆续开工新建了一大批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和中级泊位,并新建了一批现代化港口和码头。l982年,我国主要海港有码头泊位446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48个,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达2.4亿吨。l981年起,交通部在沿海相继建成一批包括煤炭、矿石、石油等专用码头,装卸工艺已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产。第一个全集装箱深水泊位于1981年在天津港建成之后,黄浦、天津、上海又相继建成6个全集装箱泊位,新增吞吐能力60万标准箱。1989年沿海主要港口码头长度约9.8万米,主要港口码头泊位1240多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53个,货运量1.03亿吨,客运量858万人,货物吞吐量4.9亿吨,是l980年吞吐量的2.3倍。1989年我国有年吞吐能力在万吨级以上的海港l90多个,其中10万吨以上的有93个。到1991年底,全国码头长度达l2万余米,泊位1229个,万吨级深水泊位296个。其中生产性码头总长10万余米,泊位968个;非生产性码头总长16047米,泊位243个。全国主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为5.322亿吨,其中外贸1.957亿吨;客运量为5123万人次,其中国际航线万人次。

  86%的轮船劫往台湾,胁迫私营航运业撤离大陆的轮船吨位比招商局的还要多,来不及掠走的船只多被炸毁、凿沉,仅留下23艘轮船,总吨位3.4万吨。就是在这样一个薄弱的基础上,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到1982年我国已拥有远洋船舶874艘、1100万载重吨,完成远洋货运量0.46亿吨,客运量71万人,承担了进口物资的运输。同时,我国沿海运输驳船已达2781艘,共计322万净载重吨,5万载客位;还有帆船2 028艘,7万净载重吨;共计完成沿海货运量0.77亿吨,客运量l 272万人。自1976年到1985年10年间,我国一大批船龄老化、设备落后的船舶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具有80年代初世界领先水平的新型船舶。到1985年底,中国沿海船队共增加运力l50万载重吨,比解放前夕全国沿海江河船舶总载重量还要多30多万吨。据英国劳氏船级社发表的数字表明,1982年中国商船队吨位居世界第11位,1983年居世界第10位,1988年则上升到世界第8位,商船数达1 841艘、l 936万载重吨,再加上台湾省671艘、681万载重吨,我国商船总数超过了2500艘,2 600万载重吨以上。1989年我国海洋货运量已达2.23亿吨,是l980年的l.9倍;海洋交通运输(含海运和海港两部分)营运收入62亿元,是l980年的3.1倍。l991年,我国海洋货物运输量达25215万吨,其中远洋货运量10567万吨;客运量2 992万人,其中远洋客运量l54万人。全国海洋交通营运收人为91.57亿元(不包括地方水运企业收入,地方约占全国的30%),总利润达26.59亿元。

  1982年100吨以上钢壳船就达8744艘、3985万吨;在世界年吞吐量亿吨以上的十大港口中,日本居然占4个,日本造船名列世界第一,约占世界造船总吨位的1/3,这些足以成为日本经济腾飞的翅膀。而我国码头泊位还严重不足,港口现有设备数量还很少,设施也陈旧落后,海洋运输船队老化陈旧,运力不足。

  500多千米长的基岩海岸和面积大于l0平方千米以上的海湾以及长度大于100千米的人海河湾,对中级以上泊位港址做综合布局;巩固发展基本形成的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渤海湾、长江口两翼(苏、沪、浙)、福建、两广、海南等7个重点海港区,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建、广州和海口等港口城市为中心,建成现代化海岸带港口群。辽东半岛以大连、营口为枢纽,丹东、锦州为两翼,重点建设大窑湾深水泊位;山东半岛以烟台、青岛、石臼为枢纽,重点建设东营、龙口、蓬莱、威海、石岛、海阳、岚山港以及前湾港;渤海沿岸以天津、秦皇岛为枢纽,重点建设黄骅、京唐、涧河港;长江口以连云港、上海、宁波为枢纽,重点建设舟山、海门、温州以及罗泾、外高桥、金山嘴和北仓港区;福建沿海以福州、厦门为枢纽,重点建设湄洲湾、泉州港、闽东港;两广地区以广州、深圳、汕头、湛江为枢纽,重点建设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以及防城港、大鹏湾深水泊位;海南沿海以海口为枢纽,重点建设洋浦、八所、三亚港。

  7个区域港口,形成大中小结合、功能齐全的港口群。树立发展海运业需“港口先行”的思想,全力发展港口经济,以港兴海。在发展港口的过程中,要根据各地条件,理顺各种关系,挖掘现有港口能力,明确各港口功能和发展趋势,确定合理发展规模。加快大港建设,配套改造中心港口;加强老港改造,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储、运、装、卸现代化水平,增强集疏能力;加快新港建设,重点建设港口深水泊位。要合理规划利用港址和岸线,做到深水深用。积极发展人工岸段,发挥港口的综合功能。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要形成三大类型港口经济区,即以“上(海)、青(岛)、天(津)”和大连为主的集出口、加工、贸易于一体的高层次的综合型港口经济区;以广州、深圳、厦门为主的贸易型港口经济区;以秦皇岛、烟台、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湛江、北海为主的出口加工型港口经济区,并发挥劳动密集优势,全力发展资源加工。

  二是建设与对外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海运船队。要调整船舶运输结构,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客货滚装运输,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船舶更新改造,逐步淘汰老船、旧船,购置性能好、耗能低、效率高的新船,逐步的提升运输船队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船队管理和运输调度,搞好对国际航运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建立货运信息网点,合理配置运力,努力减少空驶和亏损航次,提高船舶载重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强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95%左右,达到23000亿吨千米,2020年达到45000亿吨千米,2030年达到60000亿吨千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