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立方2app下载

海上船组

江淮文学┃星塔巍巍耸云霄战船猎猎永向前 作者:徐沛君

时间: 2024-02-29 08:50:31 |   作者: 海上船组


  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及主席团委员。多年来,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发表于多家报刊上,曾出版个人诗歌散文集。

  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八百里巢湖,虽没有江苏的太湖名气大,但她的整个湖面全都位于合肥市境内,并且还通江达海,她通过濡须河和裕溪河直通长江。正因为她通江达海,所以在巢湖之滨的合肥滨湖新区内,闻名全国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就建在这里。笔者曾多次前往纪念馆参观,每次参观一次,心灵便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灵魂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思想得到了一次极大的升华,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云谷路299号。它始建于2009年10月20日,开馆于2012年11月28日,规划面积22万平方米,主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厅展面积7千平方米。该馆自北向南由渡江胜利纪念塔、总前委群雕铜像、渡江战役纪念馆三大建筑组成。

  在距纪念馆建筑群好几里路时,你便可眺望到那高耸入云的渡江胜利塔和酷似两艘迎风猎猎、劈波斩浪的战船。当你走近后仰望那胜利塔,就犹如一把直刺苍天的利剑,巍然矗立在巢湖岸边,给人以心灵上巨大的震撼和无限的遐想。胜利塔高99米,九九八十一,寓意着八一南昌起义,这是人民军队夺取全国胜利的开端。若从空中鸟瞰,胜利塔的塔顶则呈五角星形状。

  作为主体建筑的纪念塔,设计独具匠心,造型十分独特。纪念馆犹如两艘巨大的并列行驶的战船。两侧专门挖掘了各宽约36.5米、长约175米的广阔水面。纪念馆长107米、宽39米、高44米,馆首跨度35米,整个馆身向前倾斜49度角,寓意着发生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巨大的馆身就像两艘雄伟的战舰又宛若迎风远航的帆船,在宽阔的、波光粼粼的水面衬托下,并排行驶在浩瀚的长江,并直奔长江南岸。它那蔚为壮观的宏伟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坐落在纪念馆前面,以为书记的渡江战役5人总前委的全身铜铸群雕像,气势雄伟,威风凛凛。铜像高达4.2米左右,他们站在高约1.4米的大理石基座上,由西向东分别为粟裕、、、陈毅、谭震林。在灿烂阳光的辉映下,他们个个栩栩如生,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这座群雕铜像充分再现了当年在肥东瑶岗指挥渡江战役的五位总前委,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若定的大将风采和伟人气势。

  而位于总前委群雕像与胜利塔之间的地面上镶嵌着八个硕大的五角星图案的大理石。它既寓意着八一建军节,也表示人民对渡江英雄们由衷敬意和褒奖。

  我沿着两侧宽阔水面中间的一条道路迈上37层台阶,进入纪念馆的正大门。只见门头上悬挂着2017年3月29日由中宣部命名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铜牌,赫然醒目。

  渡江战役共设有六个展厅,即战前形势、战役准备、突破江防、战役胜利、人民支前和英烈业绩。进入一个个展厅,就犹如徐徐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也好像走进了光荣历史的隧道。厅展以大量的实物文物,通过图片、照片、文字、讲述音频视频和4D电影等多种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7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历史。

  在一楼的展厅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座50米长的我军占领“”的巨大群雕像。昔日那威严森森的政府,就这样被我英勇无畏的战士踩在了脚下。

  1949年初,经过三大战役之后,国共两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军总兵力达到358万人,而军队只有204万人,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蒋介石虽已下野,却仍在摇控一切。为挽回败局,政府一边释放“和平”烟幕,提出要与我进行和谈,想以此拖延时间。另一方面,他们加速招兵买马、扩军备战。他们与美英帝国主义一道,向我党提出“划江而治,”妄图在中国再造一个“南北朝。”但是,已经很成熟强大起来的中国,岂能答应!毛主席向全党全军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蒋介石既然没能让14年前的长征途中的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那么,今天的中国人也绝不允许中国再出现一个南北朝!为解救江南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百万雄师必须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但为了尽量减轻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破坏与痛苦,以最大诚意去争取和平渡江,毛主席将渡江的日期一推再推,直到4月20日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之后,我军才开始行动。

  随着一声令下,由第七兵团(3个军)、第九兵团(4个军)和特种兵纵队所组成的中突击集团。首先于4月20日20时发起了渡江战役,并迅速突破了安庆、芜湖防线日晚,由第八、第十兵团(各4个军)所组成的东突击集团,以及由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各3个军)和特种兵特种兵纵队组成的西突击集团,分别从镇江、江阴、贵池和湖口强渡长江登岸。

  此时,长江两岸火炮隆隆、硝烟弥漫,江面浪花四溅。我军万船竞发,白帆怒张,我百万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直插长江对岸。指战员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争先登岸。蒋介石苦心经营三个半月、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天堑顷刻土崩瓦解了!

  由毛主席亲手起草并与朱德总司令联名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里写道:“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反动派。”这段话充分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

  4月23日晚,我第八兵团35军104师312团3营的官兵,占领了,宣告了蒋家王朝在大陆的统治的覆灭!在展厅内墙上,有一张随军记者拍摄的“人民占领”的珍贵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光辉的历史。

  我站在“渡江第一船”的照片旁,驻足良久。这张照片里清楚地记载着:我军“渡江第一船”由最先抵达长江对岸的第九兵团27军79师235团1营3连5班光荣获得。

  渡江战役开始前由于我军战前动员做的十分充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响彻云霄,传遍作战部队的连队班排。战斗打响后,成千上万艘渡江船只,犹如一支支利剑,争先恐后,奋力向前,都要争当渡江第一船,战士们早已将生死置至度外,人人都要立功,个人争当英雄。这样的英雄怎能令不令人敬佩?这样的军队又怎能不无往而不胜?

  我军渡江战役的目标决不仅限于占领南京推翻反动统治。同时,我们还需要占领蒋介石的大本营京沪杭地区,还要消灭更多的军队的有生力量,还要解放更多的土地和人民。

  为此,我英勇的人民,在突破长江防线之后便马不停蹄,以摧枯拉朽之势向敌占区的纵深发展,逐步扩大战果。5月3日,浙江省会杭州解放。5月14日,由四野第12兵团2个军组成的先遣兵团,从武汉以东的团风至武穴段强渡长江,于5月16日和17日解放了湖北省会武汉三镇。5月22日,江西省会南昌解放。至此,伟大的渡江战役完成了第一阶段(4月20日至4月25日)和第二阶段(4月25日至5月11日)。

  从5月12日开始,战役转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上海战役阶段。此战役历时16天,打的十分的艰苦和惨烈,我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这是渡江作战以来,我军遭遇的最大伤亡;也是我军对军坚固设防大城市的一次顶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蒋介石为了守住这座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城市,集结了8个军25个师,20多万人的军队。敌人利用上海已有的防御工事,在郊区的刘行、杨行、杨浦和狮子林到吴淞口一带,修筑了4千多个钢筋混泥土永久性要塞工事和土木工事组成的纵深防御阵地。加之还有海军和空军的协同防守,从而对攻城部队构成了陆海空联合作战的立体防御网。

  二是为了尽可能将上海这个中国工业经济和文化中心完整地交回到人民手中,党中央和总前委制定了“完整保全大上海,争取军政双丰收”的方针,要求攻城部队禁用炮弹和炸药。既要保护城市建筑,又要歼灭城内守军,这就像在“瓷器店里捉老鼠,”从而极大地增加了战役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幅度的降低了我军的攻城火力。

  由于严禁使用重武器,所以攻城部队只可以使用轻武器,利用兵力优势去消灭敌人。当指挥员面对从高楼大厦里射出来的密集子弹,将一波又一波冲锋的战士打倒的惨烈情景时,指挥员们只能眼含热泪、强忍悲痛。面对战士们责问:“到底是革命战士的生命重要?还是资本家的洋楼重要?”指挥员们只能紧咬牙关,反复地重申“不准开炮”的死命令。

  试想,哪有指挥员不爱惜战士生命的?试问,天下有哪支部队能做到这一点?惟有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做到为了保卫人民的财产而不惜牺牲战士的宝贵生命。这就是人民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因为,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从无自己的特殊利益。

  请看展厅里内墙上那张早已发黄的“战时临时党证”吧。这个编号为第20304号的临时党证签发日期为某年的9月28日,内有以下文字:“为了保卫全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利和幸福,为了解救全国人民的大灾难、大危机,我们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这不仅是这些真正人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们一生的真实写照。

  再请看展厅内那张解放上海后,某部战士们露宿在市区街头,就地和衣而睡的照片吧!

  早在上海入城之前,我军就提前制定了《入城三大公约和十大守则》以及《入城纪律十二条》等规定,下发到所有入城部队,要求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正由于入城指战员自觉地执行了这些规定,才赢得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赞誉,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这也只有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够做得到。

  以我25军6月2日攻占崇明岛为标志,历时43天的渡江战役最终以我军的辉煌胜利而结束。

  渡江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顶级规模、国共两军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我军投入兵力120万,敌军投入兵力70万)的重大战役;是我军首次实施水面渡江作战的重大战役;也是国共双方最后一次的战略决战。此战役,我军总共消灭军队43万人,其中毙伤敌军2万多8千人,俘虏敌军32万多人,军队起义投诚8万5千多人。而我军共伤亡近5万人,其中牺牲1万多人,我军的伤亡大部分发生在上海战役中。

  渡江战役的胜利,一是彻底粉碎了反动派“划江而治”的阴谋。二是彻底粉碎了美英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尤其是美国有一定的概率会直接出兵干涉的政治图谋,取得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双重胜利。

  三是占领了政府的首都南京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宁沪杭地区,宣告了反动政权在大陆统治的覆灭。四是解放了江苏和安徽全境、浙江大部、闽北、赣东北、鄂东南等广大地区,为我军解放华南、西南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大大地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在展厅里有几张关于英国军舰“紫石英号”被我军炮火击伤搁浅在长江的新闻报道,以及我军发言人李涛将军答记者问的图片。这就是让国人扬眉吐气的“紫石英号”事件。

  在我军渡江大战即将打响的关键时刻,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未经我军允许便贸然闯入我军控制的长江江面。狂傲的英国军舰,在我炮兵多次警告性开炮之后仍然置若罔闻地快速向前,全然不把放在眼里。我炮兵在警告无效之后果断开炮,一阵急射很快将其击毁,其舰长重伤后殒命,致使该舰严重受伤而被迫搁浅。之后,怒气冲冲的前来支援的两艘军舰也被我军强大的炮火击伤,只得狼狈地逃回上海。

  历时两天三战,上海炮打英舰的“紫石英号”事件,是自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痛打西方列强驶入我国领域的军舰,它标志着西方列强们,依靠坚船利炮欺负和奴役中国人民的“舰炮政策”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这场海战大长了国人的志气,大灭了美英帝国主义的威风,鼓舞了前线指战员的士气,使反动派指望美英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图谋彻底破灭。

  我在纪念馆里边看边思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这场战役为什么我军全胜?为什么蒋军惨败?长江因其江面宽阔水深,自古就有天堑之称。《南史.孔奂传》这样写道:“长江天堑,自古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而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既无军舰可乘,也无空中飞机掩护。而是全靠一艘艘木帆船,顶着敌人猛烈的炮火,用手划着船桨划到对岸的。请问,这难道不能称之为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吗?

  我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因素很多,譬如:的英明和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总前委的正确领导,各级指挥员的正确指挥,参战指战员的舍身忘死和英勇奋战,敌占区我地下党组织的和江南游击队的密切配合等等。而惨败的原因也很多,譬如:军心涣散、矛盾重重,士气低落、士兵厌战,长江布防顾此失彼,各级军官指挥失当等等。

  但笔者认为,决定战役胜败的最最终的原因还是民心所向、民心向背。在渡江战役中,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纪念馆内有几个大型群雕像,充分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些群雕像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都在忙于渡江支前。

  在“人民支前”展厅里,有一张“华东支前委员会”图表,详细列出了后方支前的组织构架情况。为了确认和保证渡江战役有坚实可靠的后勤保障。我党首先成立了渡江战役总支前委员会和各级别的支前委员会,以统一领导支前工作。

  其次,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不分男女老幼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支前工作中。他们日夜夜以继日的碾米磨面、筹集粮草、赶制军鞋、抢修船只、铺路架桥、开渠疏河、运送弹药。据统计,开战前我军筹集到船只9千多只,动员船工近2万人,动员民工8千人,还有16个子弟兵团随军作战。每条渡船至少配有一名船工随军掌舵。调运粮食4.5亿斤,共有320万名民工参加了运粮修路,从而形成了庞大的后勤供应及运输网络,完成做到了“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

  在渡江战役中,发生在民工和船工身上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胜枚举。展厅里有一个全军年龄最小的“渡江英雄”“马毛姐送军过大江”的雕塑,最有代表性,其背后的故事感人至深。就是这位小姑娘,不顾战士们的多次劝阻,硬是撑着载满战士的木船,冒着枪林弹雨奋力向前划,并在她手臂中弹受伤之后仍坚持把全船的战士送到长江对岸(其实她本来的名字叫马三姐,马毛姐的名字还是毛主席为她起的)。

  试想,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都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支援子弟兵,请问,还能有什么力量战胜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还能有什么力量将这浓浓的军民鱼水关系分隔开?可以说,没有人民的支援,就没有渡江战役的胜利,因此,渡江战役的胜利也就是人民的胜利。

  正如陈毅元帅在“赣南游击词”中所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人民,永远是我们克敌制胜、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依靠和最大底气!倘使忽视了人民的利益,那将是极其危险的。

  反观政府,由于执意发动全面内战,坚持,政治腐败,穷兵黩武,反对民主,压迫人民,这样便必然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必然会失去民心。并且,由于蒋介石主动挑起内战,导致军内部上下普遍厌战,军心不稳。

  在这次渡江战役中,军共投入兵力70万人,最后被我军歼灭43万,其中被俘虏者高达32.2万人,占投入总兵力的46%,占被歼总人数的74.8%。这也就是说,敌军当俘虏的人数接近其投入总兵力的一半人数、占被歼总人数的四分之三。而敌军起义和投诚人数为8.5万人,占投入总兵力的12.1%、占被歼总人数的19.7%。以上这几个数据充分反映了军队对蒋介石统治集团是多么地失望,而对的信任度却大大增强;更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民心的向背和时代的潮流。

  参观的最后,我脚步轻轻地走进了负一层的“烈士名录馆。”馆内空间高阔,屋顶透明,用自然光采光,这寓意着英烈们的精神永恒,灵魂高洁,与日齐辉。只见馆内四周的墙上镶嵌着25块硕长的大理石墙。石墙上刻满了按照烈士姓氏笔画排列的姓名以及他们所在部队的番号和籍贯。

  这时万籁俱静,光线柔和。我在心里默默地反复地细数着墙上这些烈士的英名。我凝望着这一个个金黄色的字体,仿佛看到了英烈们那一张张年轻而又活泼的笑脸。墙上总共镌刻了8500多个烈士的名字,这一个个冰冷的名字,就是一个个曾经鲜活可爱的生命啊!当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20几岁的年轻人,为了新中国,他们献出了自己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

  “忠魂与日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埋。”他们个个都是真正的英雄,而英雄往往只管播种,不管收获。他们虽死而犹生!他们的英灵化作纪念馆内“功勋长廊”里那598个功勋章而永远熠熠生辉!他们的光辉业绩,永远在渡江战役胜利塔的塔顶上闪烁着!他们的英名永远镌刻在北京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我们即将迎来共和国的71周年华诞。我们伟大的祖国,到处生机勃勃,一路繁花似锦,共和国的前途无限光明,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共和国的每一面红旗都是由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

  矗立在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胜利塔,那是一座巍峨的英雄之碑!那塔顶上的五角星闪耀着千万个英雄的名字,他们的名字永远照亮天空,永远与日月同辉。

  那五位总前委睿智而又深邃的目光,早已穿越时空,穿越山峦江河,停留在被海峡隔断几十年的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那雄伟壮观的纪念馆,恰似两艘启锚远航的猎猎战船,它们早已整装待发。它们多么渴望去完成前人未尽的事业啊!它们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要将人民的“解放”二字的历史使命,完全彻底地履行到位!它们时刻都在盼望着,能够尽早劈波斩浪,穿江达海,去解放每一块属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去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