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

海上风电工程

超迷你代步工具轻松收进背包中

发布日期:2024-03-0160    已浏览 作者: 海上风电工程

 

  这两款奇葩电动车是否已让你脑洞大开,觉得未来世界不是梦?微型代步工具目前的市场行情并未明朗,仅在脑筋活跃,接收能力强的年轻人中间受到追捧。社会期待着在设计和价格上更能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给社会各类人士以便利的代步工具。

  还在为找不到“落脚地”而开车满大街转悠么?开着汽车上高速的确方便,但生活在城市之中,道路纵横交错,人多车也多。停车场不够用时的确让人伤透脑筋。有人提议,推广自行车和电动车来舒缓交通压力,但停放它们的场所同样有限。于是新办法应运而生——微型代步工具成为都市中时尚青年人的新宠儿。

  微型代步工具可当作近年来交通工具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小型的交通工具的统称。这些工具大多外形炫酷,体积娇小,但功能强大,并且采用便携设计。更重要的是,它们一般都是用清洁能源,环保意识总是放在首位。

  刚刚揭开它的真面目时,绝对会产生误会。这是电动车?这明明是笔记本!的确,Walk Car的车身实在太过纤细,一块板加上四个轮就已经是全部“身心”。铝合金材质保证它结实耐用,车身重约2-3公斤,室内版较轻,而室外版较重。

  在“看脸”时代,Walk Car简约之余也毫不逊色。论外表,把它放在夕阳下,隐隐泛出光芒的样子像极了新推出的金色Apple Air笔记本。论实力,它动力强劲,还可以在斜坡上帮助用户推动轮椅或货物。

  Walk Car承重上限为120公斤,身材正常的成年男女都可乘坐,体型稍胖者也完全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乘坐Walk Car的感觉就像用滑板在滑行,操作方法也与之类似。由于车身内部安装了压敏元件,用户站上车板后,Walk Car就会自动启动。行驶途中遇上人或其它障碍物时,用户只需离开车板,它就会自动停下。需要转向时,用户调整身体重心即可。目前,Walk Car被设置的最快速度为10公里/小时,充电3小时后就能连续行驶12公里。

  最难得的大绝招是,身材轻盈的它无需“主人”费心费力地满大街找停车位。用户只需弯个腰,把它轻松塞进背包,直接带上楼就行。

  Walk Car的设计师为日本研究电动车马达控制管理系统的工程硕士邦明齐藤,他认为如果交通工具能够被放入背包,那么人们就能随时随地都有交通工具。在朋友的鼓舞下,他尝试设计了现在的Walk Car。他相信在未来,便携代步工具将会超越目前已经在市面上流行的电力平衡车或电动独轮车。

  想要坐在“不可能”的上面?那要首先把组装攻略找来看看,因为它是一款折叠电动车。黑色的圆柱形收纳盒包裹住纯白的车身,外形酷似大一号的显微镜。如果你是生物实验爱好者,那么恭喜,这款车型绝对能够彰显你的科学审美观。

  Impossible采用环形设计,传统车型中的“大梁”被改换为两个圆圈。用户使用前需要将包括两个车把在内的全部“骨架”展开,最后将“收纳盒”安装在车座的位置上,脚踏上车就可骑行。

  全车的重量不足5公斤,折叠后仅43厘米高,与常规14寸的笔记本电脑宽度相当,一个普通背包就能直接装下。Impossible整体框架主要是采用新型材料——碳纤维,保证车子轻便耐用。车身支架和车轮都采用铝合金防水涂层覆盖,既防止车身磨损,也便于保持清洁。即使遇上大雨天,Impossible一样能被潇洒自如地收入囊中。全车仅后轮处的“连接盒”由钢铁材料制造成,以便应对日常使用中产生的震动。

  行驶过程中,Impossible可以完美搭载正常人体重量,承重上限为85公斤。在实验版中,车身配备10节容量为2900毫安的10A-3.6V电池,能够最终靠普通墙壁式插座充电,并能够支持以20公里/时的速度行驶45分钟。据悉,今年8月内出厂的市售版将搭载为其量身定做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刷爆用户体验。

  用户行驶至目的地后,可直接将整个车子从“大梁”中间对折。卸下车座,车轮放入车架内,车鞍支架和车把折叠并拢,最后用车座收纳发动机和车轮部件,就可以直接装包带走。

  Impossible Technology 工作室为了将这款产品日臻完善而努力了3年,最终产品有黑白两色可供选择。设计师们认为未来设计将改变人们对目前电动车外形笨重的刻板印象。事实上,最初他们都觉得对Impossible结构的设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最后的成功说明了努力自有其意义,“不可能”也成为了“可能”。

  这两款奇葩电动车是否已让你脑洞大开,觉得未来世界不是梦?微型代步工具目前的市场行情并未明朗,仅在脑筋活跃,接收能力强的年轻人中间受到追捧。社会期待着在设计和价格上更能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给社会各类人士以便利的代步工具。

  此外,通过观察这些代步工具所依靠的设计原理,能够正常的看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仅是改变人们的交通习惯,新型代步工具的兴起也许在未来还能减少政府在公共交通设置上的投入,改变交通中的规章制度,减少空气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从而创造新的都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