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案例

彩立方2注册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LOGO:一艘古船三朵浪花

发布日期:2024-02-1141    已浏览 作者: 彩立方2注册

 

  “想到我设计的标识能代表泉州,走向世界舞台,在每一场文都活动中发光发热,特别开心!”谈及作品最终夺标,主创者陈超淼难掩激动。

  时针回拨。去年底,泉州师院成立专门团队创作文都标识,8名成员都是来自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动画与多媒体设计系的教师。团队每周开会,从标准的定位、寓意、构形元素到最终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大家不断斟酌,力求尽善尽美。最终确定设计核心要素为“闽南特色、海丝起点、多元文化”,并向建发委提交了三十多件作品。其中3件通过评审参与最后角逐。

  “那时,我已经构思了一个多月,也创作了几个标识,但仍觉得不够满意。”主创陈超淼说。一天夜里,困在创作瓶颈中的他,特意到天后宫附近的深街古巷寻找灵感,猛地发现,月色掩映下,红砖古厝的燕尾脊与船头有几分相似。“对‘海丝’起点泉州来说,船就是文化交融的载体啊!”艺术女神缪斯的灵感之吻终于降临了!陈超淼认为,与东西塔、寺等形象相比,融合燕尾脊和船头的构型元素能更全面、多元地展现泉州文化精髓,并引出与日、韩的“海丝”联系,更加紧扣文都主题、富有现代精神——让闽南文化走出去,让东亚文化互动交流。与资深文化人士交流后,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并迅速展开创作。

  初稿出炉后,经历了数十次的修改。每一个细节都在团队讨论和请教专业人士后日臻完善。“考虑到中日韩的书写传统,船头、燕尾脊部分都用毛笔绘制后,扫描入电脑制作;船头特意翘高,展现泉州人爱拼敢赢的气质。”

  标识入选后,陈超淼手机从来不关,笔记本贴身携带,以便和建发委随时沟通,随时修改。“三朵浪花的形体就改了三四次,两个角之间的圆弧等细节,都经过数次修改,细之又细,因为这是要展现给东亚和世界的,一定要经得起推敲,一定得是精品!”

  文都标识一公布,就引起广泛关注。论坛、微博、微信转载如潮,泉州人纷纷表达对标识的认可和喜爱。

  在投票阶段,市民潘登就对这个标识“一见倾心”。因此对标识的顺利入选,他格外开心,毫不掩饰赞赏之情:“这图案乍一看配色简洁,但颜色亮丽,特别是运用了最传统的‘泉州红’,辨识度很高。另外,燕尾脊形象看起来又像东西塔的塔尖,也形似海船,有‘海丝’起点和闽南人拼搏精神的双重寓意。”

  文都标识揭晓后,网友“朵一”的想象力并没有被标识设计说明所局限,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解读:“LOGO由三爪龙足与三彩祥云组成,即龙足踏祥云而出。元代以前的龙是三爪,明清后四五爪。唐宋泉州就开启在东亚圈贸易往来之上的文化交流,元前三爪龙足应有历史悠远长久之意。”三彩祥云在“朵一”的眼中也有不一样的涵义:“绿色即绿化环保,蓝色即海洋港口,红色即活力热情。历史与现代,沉淀与蜕变,霸气与风情,文化之都魅力畅想尽收眼底。”

  从事传媒行业的天津小伙王纯戨有两个十分要好的泉州朋友,因此他一直都很关注泉州。在他看来,文都标识“颜色搭配适中,字体刚劲有力”,“红色象征着泉州人民的好客,绿色则是泉州连绵不绝四季不败的绿色植物与优美环境,蓝色自然代表大海,期待泉州能乘着‘东亚文化之都’的东风再现古港的繁华盛景。”(记者 郑意凡 游怡冰 郭雅莹 王蕾 谢曦)

  “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标识(LOGO)是“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形象推广的权威标志。日前,我市下发文件,要求统一规范使用文都标识。

  各地各部门应在机场、车站、码头、公路沿线,经贸文化活动、招商引资、对外宣传等场所,各类门户网站(如微博、博客等网络媒体)以及重要文化活动、工作往来(如名片、工作接待手册、宣传资料)等工作中规范使用。

  “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标识(LOGO)的所有权、修改权、使用权和解释权归“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所有。各地各部门要标识电子版,或使用中遇上问题,可及时与“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建设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