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研发

专利技术

京深连线向海图强深圳怎么样发展海上新质生产力?

时间: 2024-03-13 15:21:37 |   作者: 专利技术


  2024年全国两会进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深圳,秉着“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雄心壮志,担负着先行示范的使命,正不断的提高“蓝色经济”的“硬核力”:海洋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动能强劲,海洋生态持续优化,海洋合作不断深化……有专家这样认为,海上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战略支撑。

  在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成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一项使命任务,海洋经济也成为深圳发展的新课题,尤其在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起的产业领域,有望催生新质生产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和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王福强认为,目前国家发展版图还是以陆域为主,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那么蓝色国土空间的开发是一个很迫切的任务。向海洋要动力是深圳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深圳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展现了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深圳的先行示范,也能够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据悉,根据《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目标达4000亿元,占全市GDP约10%。王福强表示,海洋经济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了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新兴起的产业以及海洋现代服务业。 深圳作为产业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在培育壮大海洋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起的产业、加快提升海洋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有广阔作为空间。此外,香港在航运金融、海事法律服务等海洋服务业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深港在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上也能更加进一步加深合作。

  海洋,高水平发展的战略要地。近年来,深圳深耕蓝色经济“高产田”,快速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海洋强国城市范例。

  据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发布会上的相关信息:深圳涉海企业增加至近3万家。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第四。南海东部油田油气年产量突破2000万方油当量;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75个涉海创新载体,包括5个国家级载体、22个省级载体和48个市级载体。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渐完备。全力发展海洋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培育壮大海洋新兴起的产业。深圳正积极地探索海洋经济相关的诸多创新。

  在深全国人大代表也带来了他们关注的议题。在深全国人大代表黎明华提交了“关于加快发展船舶租赁业务 深化深港航运服务合作的建议”。黎明华提到,近年来,深圳以前海船舶租赁业务创新发展为重要抓手,推进深港在航运、海洋、海事等领域深化合作,大力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及内地广阔市场,支持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巩固提升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

  截至2023年底,前海船舶和海工设备租赁资产125.3亿元,相对2022年增长12.5倍,海上风机租赁资产17.8亿元;以租赁资产计,前海船舶租赁资产总额已经超越南沙,跃居华南地区首位,在全国仅次于天津和上海。他建议,以“香港—前海”船籍组合港为探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船舶组合登记中心。优化船舶租赁配套外汇制度,支持深圳前海创新试点船舶租赁财税制度等。

  海洋新兴起的产业需要科研的引擎,深圳在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雄心之初,就一直强调夯实海洋科研学科基础。近年来,深圳大学成立海洋信息系统研究中心,启动共建大鹏新区海洋研究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海洋生态与人因测评技术创新中心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深圳海洋大学、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一体化建设等诸多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刚开年,就传来好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公布了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简称“海洋十年”)新一批签约行动,南方科技大学成为本次唯一同时入选项目和实施伙伴的高校。牵头申请的两项内容入选,分别为“智慧型沿海城市-海湾二氧化碳排放研究”项目(简称“智慧立方iCUBES”)、“提升公民海洋素养”实施伙伴计划。这是深圳继2023年首次在该计划实现项目突破后,花开并蒂,并首度成为实施伙伴。前者iCUBES的使命是开发一个集成的、智能的三维海洋生态监测系统,通过与别的地方的合作,实现沿海-城市-海湾复合区域的碳中和,并推动全世界内负碳排放的进展。而“提升全民海洋素养”实施伙伴计划由欧洲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院长、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牵头。该计划将结合最新科技,实质性地提升公众对认知与保护海洋的意识,打造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示范社区。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永顺从深圳城市发展的角度特别剖析了“提升公民海洋素养”这一项目的特别意义。“提升公民海洋素养不但可以增强城市居民对海洋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激发其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责任感。这有助于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减少对海洋的污染和破坏,以此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此外,提升公民海洋素养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居民与海洋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增强城市的海洋文化氛围,推动海洋旅游和海洋产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稳步的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陈永顺表示,获批两项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计划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振奋的事情,它具有深远的意义。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倡议,旨在推动全球海洋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这次同时获批两项行动计划有助于提升南方科技大学在海洋科学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进一步吸引国际一流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加入,引领大湾区海洋学科的发展。其次,这也体现了南方科技大学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突破。“通过该行动计划的实施,与国际上的相关机构和组织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助于促进深圳在海洋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据了解,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经过8年的努力,已经汇聚了34位全球海洋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的教授,这些科学家代表着世界领先的科学前沿和科研水平。此外年前2023年度“全球前2%顶级科学家榜单”发布,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共有9位学者荣登榜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委员安然表示,海上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战略支撑,海洋经济的高水平发展集中体现了创新、质优和先进生产力等关键词。在他看来,海上新质生产力,包含三个“新”,即以海洋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海洋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海洋新制造”、以海洋贸易和新潮文旅为主体的“海上新服务”以及以场景化和数字化为路径的“下海新业态”。

  安然给南都记者分析了深圳在发展海上新质生产力的现有优势:深圳具备新兴起的产业基础、创新基础和人才教育基础。“一是以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合计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3%。蓝鲸系列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成功开展南海可燃冰试采;变频器设备打破国外垄断,在我国钻井平台上成功应用;海洋通信、定位、导航设备实现了自主生产。此外,海洋创新载体初具规模,海洋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也初具成效。”

  在安然看来,发展海上新质生产力可在三大方面发力。一是全力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数字化的经济)。围绕海洋网络与通信,推动5G通信技术从陆地走向海洋,构建空、天、地、海、潜一体化的智慧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发展水声通信系统和网络,聚焦无线、移动水声通信系统,推动水声通信和水下无线组网技术在海洋能源勘探开采、国防安全、海洋风力发电、海洋应急处理、海底管网检测维护等领域的应用。二是探索新能源船舶,推动船用动力电池、电机、箱式电源、电池管理系统、充换电设备和岸电储能一体化设施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发展。三是推动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应用。支持公司参与港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智能航道感知设备部署应用,搭建港口及高等级航道智能感知网,实现基础设施自动化监测。鼓励建设港口和航道数字孪生平台等。

  “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最重要是打造全球海洋科创新标杆。要推动科技引领发展,建设国家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策源地、国际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示范平台;通过引才育才,建设全球海洋人才母港与教育先锋;推动建成引领国际 科技前沿,凸显国际创新实力的全球海洋科创新标杆。”安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