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立方2app下载

海上船组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时间: 2023-08-15 12:14:08 |   作者: 海上船组


  党和国家把新时期“三农”问题摆在了执政兴国的战略高度,特别是党的报告中再一次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要求。交通运输部响应号召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朋友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工作目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公路发展的有关政策与措施。2008年初,交通运输部继续把抓好农村交通工作列为全年交通工作的重点。

  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五年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30.7万公里,其中新改建沥青水泥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头53年建成沥青水泥路的3倍左右。仅2007年一年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就达到43.7万公里,截至2007年底,全国乡镇通达率98.96%、通畅率81.99%,建制村通达率88.24%、通畅率63.87%。五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村公路的建设全面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使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交通改革开放的成果。同时,农村公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之一。

  农村公路建设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促进了城乡经济的融合和一体化发展进程。农村经济因路通而变活,由于交通条件差被抑制的农村发展的潜在能力被大大激活。长期以来存在的农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成本高、价格低的状况由于农村公路条件的改善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快速缩短,农副产品向城市的流通加快,城市社会资源不断向农村转移,适应城市需求的农业产业和产品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鲜活农产品、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时令、高的附加价值的农产品能够及时到达消费者手中。“农村公路带来的变化,我都亲身经历了,过去赶场要一天,现在上街一瞬间,宽敞平坦的公路通到家门口。”重庆市三汇镇元通村农民袁和权用质朴的语言说出了大家的感受。

  农村公路建设改变了农村生产和消费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国内需求量开始上涨。随着农村公路条件的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通畅的公路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产品的深加工与销售运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农村地区抓住机遇,充分挖掘与发展符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农业优势产业、生态农业,如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在农村公路改善后出现的“中国茶花之乡”、“中国南方奶牛与乳制品之乡”等,农业产值持续不断的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的提升,农民群众体会到了修建农村公路带来的实惠。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沈庄村距徐州仅15公里,过去农药化肥运不进来,农副产品运不出去。路修好后,成了老百姓的致富路。村里一万多亩葡萄,平均每斤葡萄多卖一块多钱,使全村多收入3000多万元。鱼塘里产的鱼每公斤销售也增加了一元多,老百姓的收入成倍增长。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公路通了,城市近了,脑筋也活了,门路广了,收入多了,面貌变了。”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有效拉动了国内需求量开始上涨。我国农村人口多,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公路是惟一的交通运输方式,由于公路条件的改善,城乡商品流通加快,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消费条件,消费需求不断被激发,消费能力逐步的提升,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广大农村地区普及,成为当前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逐步的提升的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追求也在逐步的提升。通畅的农村公路成为拉近城乡距离的纽带,城市文明开始向乡村延伸。农村地区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更加文明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农民群众的青睐。从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来看,不少地方在农村公路修通后相继进行了水、电、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改造,一些旧有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外地戏班进村,农民进城休闲,农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加快。

  农村公路在改变干群关系、促进基层民主方面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推行民主管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干部在带领农民修路致富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新路子,改变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形象,树立了威信,深得农民群众的信赖,有效促进了农村的平安、稳定、和谐。

  此外,由于农村公路的建设,为广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农村地区儿童上学和病人就医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农村公路建设对于路网衔接和提高路网的通达程度具备极其重大的作用。根据“十一五”规划,建设综合运输体系过程中,在重点解决干线交通运输的同时,应加快与其连接的次干线和支线网络的建设,提高路网密度和农村的通达程度,形成层次结构符合常理的网络系统,适应地区经济、农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加深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城市与农村一起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大,网络覆盖面广,惠及人口众多。实践证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干线公路之间的相互连接,提高公路的可达性,来提升整个路网的服务功能和效用,提高综合运输体系的效率。

  农村公路网络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综合运输网络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综合运输网络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构成。而我国的公路网由国家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公路网和覆盖全国的农村公路网几个层次所构成。如果将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铁路干线、水运主通道、航空干线等比喻为交通运输网络的“大动脉”,那么农村公路网络就是这一个庞大网络的“毛细血管”,也是惟一能延伸至陆地面积中各个角落的交通方式。我国的农村地域广大,人口分散,农村公路总里程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3/4,使城镇和乡村居民享受公平均等的交通运输服务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也是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农村公路网络实质上是综合运输体系中的“短板”,没有农村交通协调发展的综合运输体系就不能称其为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由此可见,农村公路网络的发展水平对于综合运输网络的发展水平具备极其重大的影响。

  农村公路建设有利于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促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农村物流和农村邮政的发展。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已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大势所趋。农村公路建设和农村客运站点、候车亭等设施条件的改善,为农村客运公交化提供了现实基础,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出行,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均等化公共客运服务。浙江、河南等省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发展实践证明,农村公路和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城乡交通一体化的进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物流的需求快速增加,对农村邮政网络延伸的要求也逐步的提升,农村公路建设使得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的、适应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要求的农村物流得到迅速发展,城乡物资交流、商品贸易交往日益频繁;此外,农村公路作为农村邮政运输的基础,为邮政运输的普遍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